當SEE遇到SEEDS,“1億棵梭梭”公益項目獲威能認捐
7月16日,德國威能集團亞太區集團總監Jeroen Sterel和威能中國銷售總經理李林濤率部分員工和30多位代理商探訪阿拉善SEE公益治沙示范基地,并舉辦對“一億棵梭梭”公益項目的捐贈儀式,當場認捐2萬棵沙生植物(20萬元人民幣)。
“一億棵梭梭”是由阿拉善SEE公益機構發起的一個治沙的公益項目,計劃用10年時間(2014—2023年)在阿拉善關鍵生態區種植1億棵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復200萬畝荒漠植被。截至2020年,“一億棵梭梭”項目已累計種植6558.85萬棵(137.75萬畝)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
SEEDS是威能集團于2011年推出的一個計劃,旨在從環保、員工、發展、產品和社會四大領域入手,實現可持續發展,其目標是達到氣候中立,在2030年前減少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通過植樹造林項目去抵消不可避免的排放。到2020年,威能集團已減少了大約30%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SEEDS計劃開始進入第二階段。
“中國市場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兩個重要機會:第一是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趨勢,更多消費者希望改善和提高居家的舒適度。第二是全面重視節能環保,對產品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威能相信,憑借我們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專業經驗,我們完全可以抓住這些重要機會,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在阿拉善SEE公益治沙示范基地的小屋里,Jeroen先生對記者這樣說。
據了解,威能誕生于1874年。其主業是為人們提供創新的采暖、生活熱水和制冷解決方案,尤其是通過智能、節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高效環保的采暖方式。
Jeroen表示,氣候中立是威能集團一直以來的目標,威能也積極響應中國的‘雙碳’戰略,將更積極地推動碳減排和碳中和的進程,正在投資提升生產設施和建筑的能源效率,并逐步轉換使用可再生能源。在發展與解決方案上,威能聚焦從產品設計到設備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中6個要點,不僅從設計上就堅持開發高能效、低排放的技術,采用提升產品使用壽命的標準和材料,并且在原材料選擇、包裝、供應商選擇上,貫徹環保手段,避免有害物質的使用。當產品走到生命周期末端,威能在設計之初就保障了其可回收性。
據威能中國銷售總經理李林濤介紹,德國威能于199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不斷深耕,并在社會和環保公益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其第一階段SEEDS計劃自2011年正式啟動,為期10年,計劃實現集團減排25%。集團采取了多項措施,比如采用綠色能源。目前威能總部的工廠所用電力已經全部來自于新能源。另一方面,威能中國從2020年起就開始往售后服務的車隊中引入新能源車輛。因為他們注意到,在運輸、售后過程中,車隊會造成了很大的碳排放,預計到2030年,小排量和電動汽車將占據威能集團車隊總規模的25%至30%。
在產品研發方面,威能自1995年以來就推出了首款冷凝式燃氣壁掛爐,經過20余年的技術研發,威能最新的冷凝式燃氣爐已能夠達到108%的熱效率,同時氮氧化物排放等級達到5級,大大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威能集團也在推進研發使用更潔凈的能源如氫氣的冷凝技術。
李林濤告訴記者,到2020年,SEEDS第一階段計劃圓滿完成,經過計算,威能集團已經減少了1.8萬噸(約占25%)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能源消耗,超額完成了目標。自2021年,SEEDS計劃已進入第二階段,目標在2030年將威能自身的碳排放減半,其他無法避免的排放將通過積極參與植樹造林項目等方式進行抵消,最終實現威能集團自身的碳中和。
“本次捐贈阿拉善SEE公益機構發起的‘一億棵梭梭’項目是威能持續關注中國市場,積極參與公益環保的眾多舉措之一。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讓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好,讓老百姓用上更綠色更高效節能的設備。“李林濤對記者這樣說。
“看到‘十四五’規劃后,我們不僅對中國的市場充滿了信心,也對中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充滿信心”,李林濤說。他還從操作層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針對不同行業制定出更清晰的節能減碳的路線圖,具體到每一個行業和各個時間段,從哪一年到哪一年應該減排多少,應該采用多少清潔能源,產品的節能程度應該達到多少,等等,有一個清晰的時間表,以便企業更好地推廣高效節能產品。